香文化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围绕各种香品的制作、炮制、配伍与使用而逐步形成的能够体现出中华的精神气质、民族传统、美学观念、价值观念、思维模式与世界观之独特性的一系列物品、技术、方法、习惯、制度与观念。其中借助燃烧香的方式来表达对天地、神明、先人的诚敬从古自今已经形成了一种传统仪式,称为烧香、进香或祝香。
进香始于周朝,周人生烟以祭天,称着“烟”或者“烟祀”。这种祭祀制始于周文王。“烟祀”一是点火生烟,二是烟气为香气。以香烟祭神,就是后世所谓的“烧香”。 汉武帝对中国香事的发展有重要贡献。武帝为求长生,是神就敬,打破以往“香祭祭天”的垄断,使香进入生活日用。就在这一时期,产自西域(中东阿拉伯半岛一带)的真正的“香料”也传入了中国(所以,“丝绸之路”也称为“香料之路”)。 由于有了真正的香料,使汉武帝时的香事变得格外繁盛,而且香具应运而生,中国第一个香炉也发明出来了,称为:“博山炉”。从此,中国的香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人们把有子孙后代称为香火有人继承。在道教及佛教教中,继承香火,绍隆佛种更是意义重大。所以,烧香供养祈求道法、佛法代代相传,出家学道继承正法越来越兴。在我国民间,人们除了会向祖先和道、佛进香外,也会向财神等民间信仰的其它神进香,以表达相应的心愿及情思。
祝香咒
道由心学,
心假香传。
香爇[ruò]玉炉,
心存帝前。
真灵下盼,
仙旆[pèi]临轩。
令臣关告,迳达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