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泰微木 传统民俗 端午插桃枝艾草习俗的由来

端午插桃枝艾草习俗的由来

阴历五月初五端午节,除了划龙舟吃粽子,民间多会在门檐上或门顶插上桃枝及艾草,这一习俗尤其在广大农村一只沿袭至今…

阴历五月初五端午节,除了划龙舟吃粽子,民间多会在门檐上或门顶插上桃枝及艾草,这一习俗尤其在广大农村一只沿袭至今,大多是说法是取名免灾,其实这个传统的由来发源于山东荣成宁津镇。至今在山东威海一带端午节当日,尤其是老人或一定年纪的人,多会赶在日出前带着一条毛巾,赶往山上或野外用草上的露珠润湿毛巾来擦拭眼睛,据说可以防止一年不得眼疾,另搜集艾草和桃枝,回到家中插在门檐。

老辈儿说,领头造反的人,眼珠儿是红的,看事儿跟人不一样,跟他造反,他看着是心眼儿好,不跟他一起造反,就看人家是心眼儿歪。歪心眼儿就要杀头。黄巢自己也不知道杀多少人才算够数。黄巢“血刀祭旗”的消息传出后,甲子山一带没人敢在家里待。有船的,到海里躲,种地的往山沟里藏。特别是快到端午节(造反的时间),老百姓跑得更凶,活像日本鬼子来了老百姓“跑反”。

黄巢可不知道老百姓为什么“跑反”。端午节的头一天,黄巢又去西南寺找柳和尚。老远儿,就看见一大帮子人往山里跑,纳闷,没走多远,碰见一位三十来岁的大嫂,带了两个孩子。怪呀:这大嫂身后背着一个大的,有八九岁;手里领了一个小的,有五六岁。小的一个劲儿地哭,被那位大嫂拖着往山里跑。黄巢更纳闷,紧走了几步,问:“这位大嫂,两个孩子一大一小,你为何背着大的,领着小的?”

那大嫂说:“先生不知呀,我身后背的是我邻居的孩子,这年头天大旱,官府的捐税又多,他父母都死啦,怪可怜的,我背着他走,心里也难受。这小的是我的,小小年纪,锻炼锻炼,走点路怕什么?”黄巢很受感动。心想:“天底下还有这么好心的人!”又问:“这位大嫂,你们为什么都往山里跑?”那大嫂说:“先生还不知道,黄巢要在西南寺造反,‘血刀祭旗’。据说,不跑他都要杀。听口音先生是外地人,还是赶快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吧。”黄巢哪里舍得杀这样的好心人呢?他看见大嫂领着的小孩这时正拔了把路边草往嘴里吃,就告诉那大嫂自己就是黄巢,并说:“尽管在家里待着,端午节那天,只需在门檐上插把桃枝、艾草作个记号,我造反的队伍看到这个记号,必然秋毫不犯。”大嫂谢了黄巢,带这两个孩子回家去了。

大嫂是个好心人。回家后,把黄巢对他说的话告诉了街坊邻居。一传十,十传百,传遍了全村。村里的人又到附近的村子去说。很快,甲子山山脉东南西北村庄里的人都知道了。端午节这天早晨,家家户户都在门檐上,插把桃枝、艾草……

端午节黄巢在西南寺起义后,首先到寺前庄,庄子里家家户户门檐上都有“记号”,没杀。寺前庄后来改名叫鞠家。黄巢好菊花,“鞠”字有革字旁,意思是“黄巢造反”,据说这个村子里的鞠姓也是这样来的。

阴历五月初五端午节,除了划龙舟吃粽子,民间多会在门檐上或门顶插上桃枝及艾草,这一习俗尤其在广大农村一只沿袭至今......

作者: 易小泰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91134037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456323432@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