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泰微木 风水堪舆 从胡焕庸线与太极图对比看中国

从胡焕庸线与太极图对比看中国

奇妙的是胡焕庸线在中国地图上的体现接近太极图的S形线……

1935年,著名的地理经济学家胡焕庸教授提出“黑河—腾冲”线:东侧不到40%的国土面积,分布着96%的人口。这条线也因此被称为“胡焕庸线”。

这条线从黑龙江省瑷珲(1956年改称爱辉,1983年改称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大致为倾斜45度基本直线。线东南方36%国土居住着96%人口(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利用ArcGIS进行的精确计算表明,按胡焕庸线计算而得的东南半壁占全国国土面积43.8%、总人口94.1%),以平原、水网、丘陵、喀斯特和丹霞地貌为主要地理结构,自古以农耕为经济基础;线西北方人口密度极低,是草原、沙漠和雪域高原的世界,自古游牧民族的天下。因而划出两个迥然不同自然和人文地域。

胡焕庸线是适宜人类生存地区的界线,其两侧还是农牧交错带和众多江河的水源地,是玉米种植带的西北边界。同时,中国的贫困县主要分布在胡焕庸线两侧。胡焕庸线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重合,线东南方以平原、水网、丘陵、喀斯特和丹霞地貌为主,自古以农耕为经济基础;线西北方人口密度极低,是草原、沙漠和雪域高原的世界,自古是游牧民族的天下。中科院国情小组根据2000年资料统计分析,胡焕庸线东南侧以占全国43.18%的国土面积,集聚了全国93.77%的人口和95.70%的GDP,压倒性地显示出高密度的经济、社会功能。胡焕庸线西北侧地广人稀,受生态胁迫,其发展经济、集聚人口的功能较弱,总体以生态恢复和保护为主体功能。

长城并不是秦始皇修建的,而是在先秦时代战国时代各北疆分立小国分头修建的,比如燕国、赵国、秦国分别修建了长城,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只不过是把这些片段了的长城连接起来了而已,也就是说长城在建造以前,没有经过任何人的统一设计,可是奇怪的是它居然和15英寸等雨线(雨量线)刚好对齐,15英寸雨量相当于年降雨量380mm到400mm,也就是说年降雨量低于400mm的地方无法发展农业文明,年降雨量低于250mm的地方只能长草发展游牧业,年降雨量低于100mm的地方,一般会变成荒漠化或沙漠,而这个年降雨量400mm的这条线居然和长城刚好重叠,他说明长城是两种文明冲突的阻隔线。

奇妙的是胡焕庸线在中国地图上的体现接近太极图(按照上南下北对照)的S形线,研习易经的人讲太极图视为神来之图,是阴阳之图,是旺衰之图,是寒暖之图,也是幻化之图……

 

此文章为易泰微木原创撰写,转载请具体联系网站,欢迎广大爱好者交流探讨!

作者: 易小泰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91134037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456323432@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