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最早来源于人类学领域,由美国人类学家戈登.威泽提出,用来描述一种文化模式,当一种文化模式到达了某种最终形态之后,既没有办法稳定下来,也没有办法使自己转变为新的形态,取而代之的是不断的在内部变得更加复杂。
内卷化在中国被广泛关注是因为黄宗智教授的两本书,《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在这两本书中黄宗智教授将内卷化的概念进一步拓展,并且用“内卷型增长”来描述一种没有发展的增长,之后内卷型频繁出现在中国的社会学当中,往往用来形容中国社会的某些特色现象,比如清朝的内卷化。
在清朝时期中国的人口出现了一次大爆炸,清朝的人口从顺治年间的七千万人口增长到道光时期的四亿人口,导致剩余劳动力过多,劳动力成本极低,一切技术革新被廉价的劳动力所取代,技术革新就缺乏了内生的驱动力,陷入了农业内卷化的大清,自我锁死了经济。
现实中如果林平之家辟邪剑谱公布了,很多人就都练习了,但武功都提高了,等于没有提高,另外补习班,大家都补习了,最终在竞争中所有人的分数都提高了,所有录取的分数也提高了,学生被录取的概率并没有变化,但是花了大量的课外时间补课;内卷由一个深刻的发展问题变成了某种具体的行为模式,内卷的含义也变成了存量竞争下的相互内耗,导致竞争中的个体付出增多,而实际收益未变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