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岁在中国历史悠久,在至晚到殷末周初就有忌避太岁的俗信了。《荀子·儒效篇》:“武王之伐纣也,行之日以兵忌,东面而迎太岁。”注曰:“迎,谓逆太岁。”可以看出,太岁是一个方向,这与传统说法“太岁可坐而不可向”同理。

太岁在风水及相关术数领域,大多数的说法是与木星相关,因木星公转周期约等于12年(11.8618年),每年一个位置,所以将木星成为岁星,而每年一个位置就对应一个属相。
其实这种说法是有误差的,岁星太岁是中国古代天文和占星中的一颗虚星,与木星运行轨道相同但方向相反,而后演化成太岁文化。中国春秋战国时采用“岁星纪年法”,就是用木星在天上的位置来表示年度,由于木星绕行太阳一周天约略为12年(由于行星有顺逆伏留的现象,故以“约略”表示。这也是“岁星超辰”的主因)。
《继文献统考·郊社考卷一百九》:“太岁者,十二辰之神。木星一岁行一次,历十二辰而一周天,若步然也。自子至巳为阳,自午至亥为阴,所谓太岁十二神也。”古人将周天分成十二段,每段对应一个地支。而木星每十二年绕太阳一周,大致上就是每岁行一次。
是故,值年木星的真实位置,就在值年地支的六合位。例如:子年,木星在丑;辰年,木星在酉,寅年,木星在亥;卯年,木星在戌,午年,木星在未。巳年,木星在申,刚好形成中国地支的“六合”。
太岁在风水中的应用主要是对风水中方位的气场的属性与旺衰展开探究,如风水中的应期,主要以太岁以及太岁所在的三合局等作为重要参考,而风水中亦有动太岁、太岁门等探究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太岁每年所到的方位,气场是最强的,从立春到下一个立春之前,为一个太岁周期,“风水轮换”其实就是太岁的轮换与交替,风水的应用需要将太岁纳入时间与方位体系来具体应用。风水之外,在六爻、八字中,太岁也作为大运、流年来参与探讨,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
太岁当头坐,无灾必有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