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计序符号,共10个字: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循环使用。中国等汉字文化圈国家古代常以之来命名、排序、纪时。

在风水以及术数其他领域,如八字、六爻、奇门等,天干与地支是最基础的逻辑应用元素,深入掌握天干逻辑及天干与地支、方位、类象等的对应逻辑是风水应用的重中之重。
一、天干的由来及原始寓意
天干的应用在先商已经开始,明显的证据是商族领袖之称号对应的是天干。正式将这十个符号命名为天干应该与地支有关:干为主干,支为分支,两个相对的命名应当是一起出现的。在商朝开始出现天干与地支配合用以纪日,使用干支纪年要更晚一些。
关于天干何来说法众多,其中一种是古人根据事物十个状态排序以定的,视为循环。其中植物的生长就是一例,按照许下逻辑循环,
- 甲就是“铠甲”,指万物破壳,植物破土萌芽;
- 乙就是“轧”,指万物初出地面,呈弯曲状;
- 丙就是“炳”,指万物长势旺盛;
- 丁就是“壮”,指万物的长势犹处于青春期,成长壮实;
- 戊就是“茂”,指万物生长最茂盛的时期,是为最顶峰;
- 己就是“起”,指植物开始屈曲其形;
- 庚就是“更”,指植物枯萎衰亡,始入土中,与乙相反;
- 辛就是“新”,指万物更新;
- 壬就是“妊”,指阳气正潜地中,万物被养育;
- 癸就是“揆”,指万物闭藏于土,万物萌芽。
现代研究的结论之一是天干源于原始人类以人体部位计数、排序,下面列出《说文解字》中的释义:
- 一曰人头为甲,甲象人头。
- 乙承甲,象人颈。
- 丙承乙,象人肩。
- 丁承丙,象人心。
- 戊承丁,象人肋。
- 己承戊,象人腹。
- 庚承己,象人肚脐。
- 辛承庚,象人股。
- 壬承辛,象人胫。
- 癸承壬,象人足。
二、天干与地支
天干用于纪时超出10即会重复,地支用于纪时超出12也会开始重复,用天干和地支组合纪时可以减少重复,从而避免混淆。中国古代采用了一种类似拉链的干支组合,一边链齿是循环的天干,一边链齿是循环的地支,最终可以出现两者的最小公倍数即60个组合,所以出现一甲子=60年的说法。
天干是十进制,容易直观地计算;地支是是二进制,在记录时辰和月份方面具有优势;干支组合是流失进制,适合间隔较密(纪日)和不要混淆(纪年)的情形。中国古代灵活地使用天干、地支之干支组合来表达年、月、日、时,这样就出现了所谓的生辰八字。
三、天干与阴阳五行及五方
天干的十个符号按其自身的含义可以与五行的五个符号和五方进行匹配。
甲、乙为木、东方
丙、丁为火、南方
戊、己为土、中央
庚、辛为金、西方
壬、癸为水、北方
天干也有阴阳之分:
甲、丙、戊、庚、壬,属阳。
乙、丁、己、辛、癸,属阴。
四、天干相合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分别对应1、2、3、4、5、6、7、8、9、10,尤其基础逻辑对应先天八卦的合数1与6合,2与7合,3与8合,4与9合,5与10合,衍生出天干相合如下:
甲 己 合化土;
乙 庚 合化金;
丙 辛 合化水;
丁 壬 合化木;
戊 癸 合化火。
五、天干与身体
天干在风水与中医对人身体的应用是通用的,只是用法各有侧重,自古也有天干脏腑类象歌诀如下: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 庚是大肠辛属肺,壬系膀胱癸肾藏。 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络同归入癸方。